在印度有一位顯赫的阿育王統一印度後,
成為佛教的大護法。
有一天,阿育王發心供養出家人,
於是準備豐富的齋飯供僧。
而阿育王雖貴為一國之君,
但依然對僧眾頂禮。
應供隊伍遠遠走來,阿育王看見一位小沙彌,
就覺得自己身為一國之君,還要對這麼小的孩子跪拜??
但是,若不跪拜又心裡不踏實,恐怕失了禮節。
阿育王左右為難之下,最後決定到小沙彌旁邊頂禮一拜,
還悄悄告訴小沙彌說:
“我向你禮拜的事情,千萬不可以告訴別人喔!!!”
小沙彌聽了之後,
身形一縮,就跳進原本在他手上的缽,
隨後恢復身形,又再跳進去,
就這樣跳進又跳出,看得阿育王目瞪口呆,
小沙彌也學著阿育王的口吻說:
“大王,你剛剛看到的,也千萬不要告訴別人喔!!!”
各位,你們看這故事,若有點想像的話,
其實很好笑,也可以感覺當時的場面很可愛唷!!
哈哈哈~~
其實,小沙彌最後以身教來告訴阿育王,
對人應該一視同仁,不要有看不起的分別心。
在我們的生活中,
常常會因為喜歡誰,而奉承誰~~~
也會因為討厭誰,而他做什麼我們都看不順眼!!
甚至會覺得,自己的能力輸給一個比自己還要小的人,
超級丟臉,其實,不然呀!!!!
只要保持一顆求知的心,年齡的差距又何妨呢??
在學校求學的時候,有學過一課”師說”,
是這樣講的:
吾師道也,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?
是故無貴、無賤、無長、無少,
道之所存,師之所存也。
在學校,我們為了考試而唸書,
在家裡,作父母的為了讓孩子念書而念孩子,
在補習班,老師又像傳直銷似的表演,
而真正的教育卻被掩蓋了本質,
教育叫做Education,educate叫做”引出”,
就是要引導孩子把真心表露,
而謙虛而學,直入人心而教才是教育的價值吧!!
但是,現在的孩子卻只會選擇老師,
不懂得尊重老師,
到最後,成績雖好,但是人格卻失真了~~~
難道這就是我們培養孩子所要的結果嗎???
所以,在這少子化的大環境,
個別化教學也顯得特別重要,
因為只有在愈少人、愈私底下的時候,
才會凸顯一個人的內涵,
而此時才是教育的最佳良機。